編者按:他們是“造夢大師”,用心血澆灌每一顆幼苗,用智慧點亮每一盞心燈。他們教會我們仰望星空,也賦予我們腳踏實地的力量。在他們的引領下,我們勇敢地追尋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,向著璀璨的夢想進發(fā)。值此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中國江蘇網(wǎng)、新江蘇客戶端、“學習強國”江蘇學習平臺將聯(lián)合推出“我的老師會造夢”專題報道,致敬那些用心播種希望、用愛點燃夢想的老師們。
煙波浩渺的江河、層巒起伏的群山、錯落有序的林木村野……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《千里江山圖》,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,是青山綠水的代表作,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。
九百多年前,這位18歲的天才少年畫家在宋徽宗趙佶的傳授指點下,以精微細膩的筆法描繪了中國山水的雄奇和美麗。時隔近千年,2024年5月,來自南京莫愁中專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(yè)的陶駱源成功復制《千里江山圖》,他的身后,同樣有一位慧眼獨具、匠心教學的老師——南京莫愁中專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(yè)任課老師張悅。
成人之美從不居功的伯樂
“與《千里江山圖》的緣起,其實是張悅老師給的靈感�!碧振樤聪蛐陆K記者介紹到,一次上課,張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圖》,畫卷中萬里山河的磅礴氣勢深深吸引了他,在選擇畢業(yè)設計時候,懷著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和王希孟先生的敬畏之心,陶駱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復制這一歷史巨作。
陶駱源坦言,復制這幅畫,既是專業(yè)所在,也是一次挑戰(zhàn)。《千里江山圖》畫寬51.5cm;長1191.5cm,這在繪制、裝裱等過程中都有很大的難度。在張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,陶駱源計劃按1:1進行了臨摹復制,選用一整張12米與原圖材料相同的6絲長絹來繪畫,全卷未做拼接,嘗試突破對原圖一段一段繪畫然后拼接的做法。
通往成功的初始階段常常是最具挑戰(zhàn)性的,“第一步‘拓畫心’我就‘卡了殼’,自己托失敗了,趕忙求助張老師�!碧振樤幢硎荆巴禺嬓摹笔菚嬔b裱工藝中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若有一個細小的動作操作不當都會造成文物的損壞。
“拓畫心,關鍵在于‘托’。你要確保畫心與新托紙粘合得既牢固又平展�!爆F(xiàn)在,聊起實訓室的場景,陶駱源腦海里還會浮現(xiàn)出張老師的話語、神態(tài)和動作�!皬埨蠋煹氖痉秳幼魅缤幚碜钫滟F的寶物,每一次撫平,都透露著專注與敬畏�!苯涍^無數(shù)次的嘗試與調整,《千里江山圖》終于在新托紙上平穩(wěn)地展開。
“張悅老師就像是我的伯樂,她會耐心傾聽我在修復方面不懂的問題并給予準確的指導,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我的亮點,督促我在原有的基礎上精益求精�!碧振樤幢硎荆髌返靡猿晒ν瓿�,離不開張悅老師的啟發(fā)和大力幫助。在他的記憶中,張老師的實訓課總是飛快的,時間總不夠用,同學們在張老師的課堂上汲取能量,接著從對古籍修復知之甚少的狀態(tài),一步步地了解、研究、實踐,慢慢在一般修復中能夠獨當一面。
在回憶的過程中,陶駱源還講起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“小插曲”:這幅千里江山圖,原本是作為最后一年課程的結課作業(yè)進行評分。但由于其創(chuàng)作周期長,時間跨度大,無法在規(guī)定時間內提交,繼而影響其結課得分和畢業(yè)進程。然而,張悅老師在了解了陶駱源過去幾年的學習情況和創(chuàng)作過程后,提前給他了一個公正的評價,并沒有因為作品延期而影響得分。
“她默默地為我做了很多事,讓我感動不已。成人之美從來不居功,這就是我的張老師。”陶駱源說。
一位好老師的自我修養(yǎng)
遇見一個好的老師究竟能帶給一個人什么?畢業(yè)后,陶駱源給出了回答:穩(wěn)扎穩(wěn)打的專業(yè)知識、直面社會的底氣、獨立的人格、豐沛的精神生活、無功利的學習習慣和遵從內心的勇氣。而這些正是張老師所擁有的“超能力”。
“張悅老師是一個特別積極樂觀的人,我在制作《千里江山圖》期間,偶有幾個環(huán)節(jié)做壞了,在我特別懊惱的時候她會鼓勵我,告訴我不要害怕失誤,書畫材料是具有可逆性的,允許我在合理范圍內犯錯,并相信我第二次會做得更好�!痹谔振樤吹挠∠笾�,張悅老師從不焦灼,她身上有一種沉靜的力量,篤定又平和。
作為老師,張悅并不看重結果。她會鼓勵每一位同學,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和年輕人。她更看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精神追求,培養(yǎng)人的信仰和信念。她在陶駱源的“導師寄語”中寫到,“學習傳統(tǒng)技法,務必要研習古人精益求精、踏實勤懇、步步為營的道理,方能高水準地完成這幅令人驚嘆不已的手卷。縱然此作品無疑與原作存在差距,然而這份學習的勇氣、對專業(yè)執(zhí)著的熱愛,值得本專業(yè)的每一位在校同學品鑒與學習�!�
張悅不僅任教18年傳授書畫復制技術,還是書畫修復技術的區(qū)級裝裱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,她將書畫修復這門手藝傳承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,讓文明得以賡續(xù)。
“張悅老師上的課是窗,一扇看見傳承、珍視敬畏的窗�!碧振樤凑f,“她的教誨如同明燈,照亮了我職業(yè)道路上的每一個角落,讓我學會了如何細致觀察畫作的每一筆每一劃,如何用平穩(wěn)的手法處理那些歷經滄桑的損傷,以及如何保持對原作品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護�!�
如今的陶駱源已經扎根長沙,從事與專業(yè)相關的紙質文獻修復工作�!拔以诠ぷ鲿r常常會回想起張老師的叮囑,我想,這大概就是老話說的,‘師恩常伴’。”陶駱源說。
新華報業(yè)·新江蘇記者王慧云
圖源受訪者
聲明: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新江南網(wǎng)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,新江南網(wǎng)號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新江南網(wǎng)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(lián)系管理員([email protected])刪除!
閱讀推薦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