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住在湖濱世家的高阿姨拎著兩袋生活垃圾走出家門,熟練地打開放置在小區(qū)道路旁的垃圾分類箱,準確地把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進對應的垃圾桶內。近年來,沙洲社區(qū)全力打好黨建、自治、民生“三張牌”,有力有序推進新型社區(qū)治理工作。
打好“黨建牌”,力促支部主導引領。構建“社區(qū)黨支部-網格黨小組-黨員樓道長”的網絡服務管理體系。把黨小組建到小區(qū)里,設立了居民黨小組,每個黨小組輻射帶動多名黨員,形成每個網格都有黨組織、每名黨員都在網格中的網格化縱向黨員管理模式。充分發(fā)揮社區(qū)黨總支基層核心作用,凝聚小區(qū)黨員力量,提高小區(qū)自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。目前,沙洲建立黨小組5個,覆蓋30多名黨員。
打好“自治牌”,加強自我管理服務。圍繞“居民事情無小事”的服務理念,社區(qū)黨支部有效發(fā)揮黨建引領,成立黨員、樓道長、居民代表組成的“先鋒自治團”。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的模式,商討制定“六步議事法”“工作制度”。 線上建立了“紅色先鋒自治團”小組長為群主的居民微信群,對小問題“鍵對鍵”快速回應,做到“小組接單—快速辦單—曬圖回單”,打造居民家門口的線上服務平臺。線下通過以“黨群圓桌會”“有事好商量”等黨群議事載體,匯總居民需求和建議。通過“1+1+N”工作系統(tǒng),采用“面對面”協(xié)商,調動居民參與社區(qū)治理熱情,為群眾解決高空拋物、非機動車亂停放等問題。
打好“民生牌”,提升群眾幸福感。出臺網格化管理機制,將垃圾分類、環(huán)境治理等工作納入網格化系統(tǒng),提升小網格大服務功能。利用居民微信群開展政策宣傳、收集民情民意,為社區(qū)群眾提供辦事服務,打造一線服務“主陣地”。今年以來,先后為社區(qū)居民提供咨詢1000余次,完成居民微心愿52件,推動實施民生工程5項,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,解決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90余件。
沙洲社區(qū)堅持打好“黨建、自治、民生”牌,形成主體廣泛、形式多樣、制度健全、反饋及時的社區(qū)基層治理新局面。
聲明: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新江南網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,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(lián)系管理員(yin040310@sina.com)刪除!
閱讀推薦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