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89歲的朱錦炎 記者 陳中秋 攝
2023年11月,當“海豐西餐社”再次重新出現在西湖邊時,無數老杭州人開始激動了,盡管店鋪還在裝修,被圍布遮了個嚴嚴實實,外面的人啥也看不到,但僅憑這五個字,就成功引起了一波回憶殺。
“海豐西餐社是我人生的第一頓西餐和第一杯咖啡開始的地方!
“小時候拉著爸爸在海豐門口來回走過,就是為了再吃一個蛋筒冰淇淋!
“那個時候海豐的冰淇淋奶油味真的很足啊!我就在旁邊的摩登洗染店上班,每天都要去報到。那個時候因為冰淇淋讓我成了月月光!
“當年高攀不起的香蕉船,這次我要帶娃一起吃!”
“小學里每個月老爸都會帶著我和老媽去海豐吃個兩三次,黑椒牛排13塊,還有必點的廚師沙拉、鄉(xiāng)下濃湯……”
回憶殺來得如此洶涌,讓年輕人難以理解。時鐘倒回20多年前,海豐西餐社是上百萬杭州人心目中的最強“三星米其林”。上百萬,不夸張。2000年杭州市常住人口621多萬,市區(qū)人口179萬多,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延安路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“海豐西餐社”。
2006年,海豐西餐社關門歇業(yè)。
17年后,海豐重裝歸來。
老杭州人激動之余,紛紛向年輕人普及海豐的輝煌過往——此前,一直盛傳海豐西餐社創(chuàng)建于清朝末年,由廣東省海豐縣商人出資創(chuàng)建,起初店名為“海豐茶樓”,經營廣式菜肴和三市茶點(早市、午市、夜市三市茶),民國后,西風東漸,海豐茶樓改名海豐西餐社,并從廣東聘請西餐廚師、西點師、調酒師和招待生來杭,專營法式菜肴和西式點心。
但實際上,皆是誤傳。
歌曲《夢想天堂》的創(chuàng)作者應豪提供了重要線索:他認識海豐創(chuàng)始人的家人,當年海豐的少爺現在依然健在,已經年近九十。
“我們不是廣東人,是滴滴刮刮(正宗)的杭州人!1934年出生于杭州,今年已經89歲高齡的朱錦炎先生,也就是當時創(chuàng)辦海豐的老板朱松林的小兒子,接受都市快報·橙柿互動專訪,揭開了一段被誤傳大半個世紀的歷史。
當年王潤興和大新昌為海豐茶室具結(擔保人) 記者 宋赟 攝
海豐西餐社的前身是海豐茶室 茶室開張時8個伙計無一人來自廣東
采訪約在朱老先生家中。見到我們來,這位已經滿頭白發(fā)的老人,皺紋都一下激動了起來。但他還是很客氣地先問了我們的名字,再依次介紹了自己在場的家人,“這是我太太,這是我外甥,這是我女兒、女婿,這是我小兒子,還有一個大兒子現在在上海!
等所有人都入座后,他用一口流利的杭普話,開始講述海豐的歷史。
朱錦炎糾正說,海豐西餐社的前身,叫作海豐茶室。
重點是,海豐并不是由某位來自廣東海豐縣的商人創(chuàng)建,而是由其父親朱松林一手創(chuàng)辦,“我們不是廣東人,是滴滴刮刮(正宗)的杭州人。我老爸跟我們說過,祖籍是紹興。”
可惜,由于年代久遠,加上當時的照相技術也不發(fā)達,朱錦炎不無遺憾地說家里并沒有保存下相關的資料,唯一留存的只有父親的一張遺像。
雖然朱老先生家里沒有留下資料,但歷史自有記錄。在杭州的城市檔案中心,在得到其家人授權后,我們在檔案庫里,查到了一份民國時期的杭州市茶館申請書,館主/經理人欄名字填寫的正是“朱松林”,而茶館牌號為“海豐(豐)”,申請書的附件里,還有當時王潤興和大新昌兩家商號為其具結(擔保人)。
朱錦炎夫婦 記者 陳中秋 攝
約創(chuàng)辦于19世紀40年代的王潤興,當時已經是杭城著名的飯店,更是被譽為“本幫飯店之首”。周峰主編的《民國時期杭州》一書中就重點介紹過這家飯店,“原開設于城站,在20世紀30年代遷至清河坊。其拿手名菜為魚頭豆腐,選用西湖活花鰱和純黃豆特制的嫩豆腐制作而成,湯醇味厚,清香四溢,其味絕美!此外,該店還經營以‘鹽件兒’為主菜的‘門板飯’生意,以價廉物美、薄利多銷招徠一般顧客!”“門板飯”有點類似現代的快餐,因舊時店家會用門板搭起臨時餐桌供食客吃飯而得名。
能找到王潤興商號為其作擔保,朱松林的生意手腕也可見一斑了。
海豐茶室的申請開始營業(yè)時間為“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六日”(即1946年2月6日),朱松林的籍貫欄填寫的是“紹興”,伙計共有8人,最遠來自北平,但無一人來自廣東。坊間流傳了這么多年的“廣東海豐商人創(chuàng)制”完全是誤傳。
朱錦炎也想不明白,海豐是廣東人開的這個說法是怎么誕生的,好像公私合營后,不知道怎么回事,就開始誤傳了。
聲明: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新江南網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,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(yin040310@sina.com)刪除!
閱讀推薦
新聞爆料